泸州传媒网,讲好泸州故事!

网址:www.lz0830.com

【讲述】建院40周年|一位是50年代老专家,一位是80后女博士

时间:2023-08-15 11:39人气:编辑:小编

“小专科”为“大医院”赋能

讲述人:乳腺·甲状腺·血管外科原主任  易小全  教授


我1982年从医,今年41年,这个过程可分成两段,2002年,我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到附属中医医院。

刚来医院不久,有几个紧急情况的处理,让我觉得乳腺、血管、甲状腺等小专科的建立,促进专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微信图片_20230815114004.jpg

建立小专科 提高医院综合诊疗能力

第一件事,一名背上长了血管瘤的病人,富顺当地医院单纯的当个普通包块进行了切除,结果切开后大量鲜血涌,紧急转来我院。那时我刚好来医院才几天,就作为血管外科医生参与了这次紧急手术,最终完整切除了5cm的血管瘤,挽救了生命,病人痊愈出院。

第二件事,一个吸毒人员,注射毒品把股动脉打成假性血管瘤,入院时血管一直在跳,股动脉冒成“蚯蚓”状,感觉马上要破了。果不其然,血管在术前自行破裂,血管一爆开,鲜血直接打到天花板上。用了一筐纱布、绷带,猛地往里面按住立马送到手术室。术中切开一看,一截血管烂完了,完全没办法缝合,我通过人造血管在远近端吻合,先暂时性的保证不出血,一段时间后再做人工搭桥。

第三件事,一位 70 多岁的婆婆突然出不了气,本来通知耳鼻喉科医生做气管切开,结果我一看是甲状腺腺瘤,导致血管退行改变突然破裂,造成吸入性的呼吸困难。我马上用50ml的空针,最大的针头穿进去,抽出两管咖啡色的血,一管过后就能出气了,两管过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这几个紧急情况的处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小专科的建设对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医院也应该有更多对口专业的医生把更多小众的医学专业做好做精。


坚持看门诊 科室病人越来越多

21年,每周的门诊我一回都没少过。

从忠山10张床位2个医生开始,到城北新院30张床位到现在的68张。以前,一个星期就做几个手术,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收病人多做手术。通过慢慢积累,现在,每次门诊一坐就到12点半,有时候上厕所的时间都没得,包括现在都保留了上水井沟门诊。以前科室收病人,都是靠舅子老表、亲戚朋友把别人给你介绍过来,现在我们的病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从门诊来的。我和尚忠明主任看门诊一天,至少都是10个以上的住院病人。病人一看到我这个老者儿在这里坐起,病人还是很信任的。

微信图片_20230815114351.jpg


我眼中的西南医大中医人

讲述者:内科党总支书记 董丽 博士

迷惘进入西南医大

2005年高考结束,怀揣着对“中西医结合临床——特色专业”的憧憬,踏上学医求学之路。当时报道地点安排在城北新校区,当时坐在出租车里,行驶到新校区这带,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繁华都市,车水马龙,相反的是窗外荒山野岭,行人寥寥无几,校区单调的教学楼,烫脚的柏油路……这就是被调侃为“一所大到没有校门的大学”给我的最初印象。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我们的城北新院。

微信图片_20230815114513.jpg

2001年投入使用的明理楼和鸿文楼

初识中医魅力 

人生的际遇好像在冥冥中已被安排。迷惘懵懂的大二结束后,大三时我们被安排到忠山校区,方便临床见习。中医内科见习安排在医院忠山院区,当时医院所有内科都在2楼,环境嘈杂、拥挤,但每次见习或跟诊都能感受到风格多样的中医情怀,邓老(邓显之)、张妈(张茂平)、王俊峰、罗钢、程刘海等,好似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慢慢地打开了内心封存的中医情愫。


大五实习,儿科是我唯一轮转两个月的科室,当时儿科还在水井沟,交通不便,工作繁杂,但在这里能够体会每个老师的“大爱”,马奶奶(马君蓉)的“小儿浴热净”是小朋友们发烧最喜欢的“洗澡澡”,冉志玲的“肚脐贴敷”是腹泻宝宝们的最爱 “贴一贴”,“逮虫虫”更是李贵平完成舌诊、咽喉视诊的惯用“伎俩”,巧妙地把中医运用在每一次接诊、每一次不经意处理中,看似简单,但朴实无华,没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也没有匠心独运的运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这不正是中医人折射的魅力吗


见识中医药文化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文化,如汤宜小煨,似酒畅酣饮。研究生期间,在导师杨思进带领指导下,着手对玄府理论进行挖掘研究,将古朴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讨玄府理论与“血脑屏障”“冠脉微循坏”异同,“玄络”新概念内涵等,提出风药“开玄通络”法,团队研发院内制剂10余种,大健康产品数种,成果转化正在进行中……看似的浑然天成,离不开导师对中医药文化的“痴迷”,常年深耕不辍。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西南医大中医人正演绎着“大医精诚”的故事,并不断延续丰富着…… 

微信图片_20230815114801.jpg


浅识走进经方

随着西南医大中医人的艰苦奋斗,团结建院,医院已不再是40年前“名不见经传”,已然成为享有国内外赞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中医院姓中”,是医院发展的内涵,也是数代中医人奋斗之“根”。研究生毕业以后留院工作,偶然结识胡老(胡春申)深谙《黄帝内经》,精于辨证论治,晚年更是将《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金匮要略》结合,致力于经方的研究与传承。一位跟师者说“胡老犹如一座活生生的中医药宝库!每次靠近他,都会让你充满神奇的能量!激发你的潜力!上战场的感觉!”诚言如此矣。


致敬同郊风范

对于孙老最直接的第一印象来自爱人李波,他在读研期间跟随孙老门诊,他感叹道:“孙老是我最佩服的老师,没有之一,她教会我最简单的道理:不迟到,不早退。因为孙老出诊从来提前到岗,从未准时下班。”寥寥数语,看似极其平凡的小事,但依然是至今这位已过九旬仍坚持坐诊的老人坚守的准则。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变化的是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变的是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的“同郊风范”,作为新时代中医人的自勉再恰当不过了。

结语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最初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如同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滋润下,这些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中医是技,亦如艺,贵在传承。感谢西南医大中医人的初心坚守,薪火传承,从意气风发到年高德勋,一生一事者,为精;从青春韶华到皓首苍颜,不计得失者,为诚,此乃“大医精诚”矣!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

Copyright © 2012-2023 LZ0830.com 泸州传媒网 泸州市熠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蜀ICP备17012439号-2